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红直播行业新兴燃起。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流量,主观臆测、捕风捉影、夸大其词,大行瞒天过海、无中生有、偷梁换柱之计,进行“镜头侵犯”“键盘伤害”“数字骚扰”。近日,浙江绍兴一女子拍摄路人照片,谎称是网聊6个月的网友。那么,诽谤他人怎么判?接下来将由小编为您介绍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赶紧随着小编的视角一起来看看吧!
资讯详情:“聊了六个月的网友今天终于要见面了,他说他工作是搞土建的,平时穿的有点随意,这一刻他一直在找我,我要下去见他吗?”日前,浙江绍兴一女子编发了如上文字,配的是史先生过马路的画面,难道,他就是女子的网友?
事实上,俩人从未有过任何交集,女子拍拍视频、编编故事,史先生可倒了霉,老婆、儿子看到后和他大吵一架,“人被拍去了,下面配文把我害惨了。”这真是:人在路上走,“祸”从天上来。
女子编造的剧情里,涵盖了异性网友、线下奔现、身份、穿着等元素,营造真实场景、添加刺激作料,这种讲故事的路数在短视频创作中并不鲜见。
此事中,女子黄某因诽谤他人的行为,被公安机关处以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
女子面对民警询问时,竟大言不惭:“这样子拍一下有什么嘞,一个路人”。显然小看了谎言的杀伤力: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史先生坐在车里,拍了一段女子过马路的视频,并配文称:准备和聊了六个月的网友见面。女子的朋友、丈夫、子女刷到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的人品,作为妻子、母亲的形象被无端指责和质疑,还能这么淡定吗?
要警惕的是,不止史先生,每一个路人甲,都可能成为素材,被裹挟进他们的怪癖和造富大梦中。
曾经引发广泛关注的“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中,两名被告人通过偷拍、捏造聊天记录等手段博取关注,最终以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在算法逻辑里,视频平台把新闻事件的接近性要素,靶向地传播到地理、心理、利益、年龄上相接近的人,本地的亲友刷到了,异地的孩子也刷到了,线上的一个视频,在线下泛起涟漪和波澜,你轻触屏幕,开启的是别人的麻烦,在你这里是蝶舞之力,在别人那里则是狂风骤雨。
拍摄者进行创造要有操守,尊重人家的隐私,考虑到对别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别在赚取200万的阅读量和5万多的点赞量的时候,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样态,等到要问责了,便说什么“别人也知道的,都是娱乐,都是不真实的。”
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自己喜欢这么玩,想当然就认为所有人都喜欢这么玩,碰见较真的,就说人家“玩不起”“开不起玩笑”“格局小”,类似的开脱和说辞,既暴露出个人边界意识的混沌、社交礼仪的缺乏,也体现出一种娱乐至上的浅薄认知。
诽谤他人怎么判?
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一百二十条规定: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刑事责任:《刑法》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综上所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直播打屁股惩罚、编织出轨信息、制作 “炸掉收费站”特效等出格行为,不断挑战社会底线,甚至涉嫌违法。不构成诽谤罪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诽谤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如果你犯了诽谤罪,你将被判处不超过三年的有期徒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在生活中说过的话负责。 以上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平台律师,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2021.11.08 1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