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联系电话: 400-100-6375
首页> 资讯> 中国北京无印良品起诉日本无印良品 获赔40万

中国北京无印良品起诉日本无印良品 获赔40万

  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有些人会以竞争为目的,在商业上诋毁竞争对手,这种行为一般是侵犯他人商誉或商誉权的行为。近日,北京无印良品起诉日本无印良品 获赔40万。此事一爆,广发网友热议。接下来将由小编为您介绍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赶紧随着小编的视角一起来看看吧!

  资讯详情:近日,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与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株式会社良品计画等相关商业诋毁纠纷一审法律文书公布,审理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文书显示,原告棉田公司诉称,株式会社良品计画等二被告编造并传播棉田公司“抢注”其“无印良品”商标的虚假信息,导致相关公众误认棉田公司的“无印良品”毛巾、被子等商品为山寨货,给棉田公司造成损失,其行为构成商业诋毁。

  法院审理认为,株式会社良品计画等二被告发布的公开声明,客观上存在违背事实的表述,进而实际上贬损棉田公司商誉。原告主张被告构成商业诋毁行为,有事实及法律依据。最终判决结果为,被告株式会社良品计画、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共同赔偿原告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及制止侵权开支共计40万元等。

  商业诋毁行为有哪些

  现实生活中商业诋毁行为的表现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散发公开信、召开新闻发布会、刊登对比性广告、声明性广告等形式,制造、散布贬损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虚假事实。

  2、在对外经营过程中,向业务客户及消费者散布虚假事实,以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诋毁其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声誉。

  3、利用商品的说明书,吹嘘本产品质量上乘,贬低同业竞争对手生产销售的同类产品。

  4、唆使他人在公众中造谣并传播、散布竞争对手所售的商品质量有问题,使公众对该商品失去信赖,以便自己的同类产品取而代之。

  5、组织人员,以顾客或者消费者的名义,向有关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作关于竞争对手产品质量低劣、服务质量差、侵害消费者权益等情况的虚假投诉,从而达到贬损其商业信誉的目的

  综上所述,商业诋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商业诋毁,传播虚假消息,损害他人的商誉和商誉权。以上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平台律师,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2021.11.04 16:17:24
免费找律师
3秒免费登记 坐等律师联系你
  • • 风投天使轮500万 有纠纷就找金牌律师
  • • 更专业的律师平台
推荐专长律师
1 吴敬律师

吴敬律师 咨询我

北京 知名律师

电话: 132****8313

2 焦景收律师
3 王传巍律师
4 胡增瑞律师
5 张仁藏律师
6 叶真涵律师
7 李吏民律师
8 刘泽律师
9 李晓栋律师
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