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国人行政拘留程序
对外国人作出行政拘留、拘留审查或者其他限制人身自由以及限制活动范围的决定后,决定机关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将外国人的姓名、性别、入境时间、护照或者其他身份证件号码,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有关情况,违法的主要事实,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法律依据等情况报告省级公安机关;省级公安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将有关情况通知该外国人所属国家的驻华使馆、领馆,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外事部门。当事人要求不通知使馆、领馆,且我国与当事人国籍国未签署双边协议规定必须通知的,可以不通知,但应当由其本人提出书面请求。
二、对外国人行政拘留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治安管理处罚法》
1、第十条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2、第十六条 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
对外国人处行政拘留时,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应当与该外国人的领带馆通报犯罪事实。公安机关在对外国人的犯罪事实进行认定时,一般应当依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如果涉及到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情节恶劣的应当对其驱逐出境。
三、不执行行政拘留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本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3、七十周岁以上的;
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对于符合某些特定情形的人员,行政拘留对其不适用,以体现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对外国人行政拘留的程序,具体包括管对外国人行政拘留有哪些程序、对外国人行政拘留的法律依据以及不执行行政拘留的法定情形三个内容。
2021.07.16 09: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