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联系电话: 400-100-6375
首页> 资讯> “感情深一口闷” 劝酒出事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感情深一口闷” 劝酒出事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不当劝酒行为在全国各地都存在,尤以节假日、婚丧嫁娶等时间点和场景为甚,因为共同饮酒导致伤亡而引发的纠纷案件屡见不鲜。近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法院对一起醉酒驾驶身亡案作出一审判决:同桌喝酒者无劝酒行为,对马某银的死亡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判决驳回死者家属的全部诉讼请求。

  2019年12月,攀枝花市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26岁男子马某银醉酒驾车,撞上路边灯杆及行道树,不幸身亡。事发当晚,马某银先是在朋友家饮酒,之后又到哥哥家喝酒,血液中酒精含量达192.4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事后,马某银家属将包括其哥哥在内的4名“酒友”起诉至法院,索赔74.8万余元。

  案例1

  7年前,安徽宿州的李刚为孙子摆婚宴,同村的赵磊开了一辆小面包车去给李刚送烟酒,并随了份子钱。赵磊刚要走,就被李刚留住:“大喜的日子,吃了饭再走吧。”随后,赵磊和李刚找了张桌子坐下。

  随着婚宴进行,大家开始喝起喜酒,赵磊这桌也不例外。因为还要开车回去进货,赵磊没敢喝酒。同桌的其他人便劝他:“少喝点酒开车没事的,回镇里不经过大路,也不会有人查酒驾。”见赵磊还在犹豫,李刚便说:“凭咱俩的关系,今天这个日子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赵磊一听脸色便绷不住了,于是喝了一杯白酒。

  没想到,在离开李家的路上,因为醉酒,赵磊连人带车掉进了沟里,被路人发现时已经死亡。最后,李刚赔了赵家人8万元钱,同桌的其他人也每人赔了1万元。如今,每每忆及此事,李刚还是懊悔不迭。

  案例2

  2020年5月,上海一女子深夜到烧烤店撸串喝酒,几位男士上前搭讪并频频劝酒,凌晨4点该女子因酒精中毒殒命。2021年7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该女子自身承担醉酒死亡80%的主要责任,两名劝酒人分别承担12%及8%的赔偿责任,烧烤店对两名劝酒人赔偿总额承担50%的补充赔偿责任。

  劝酒这种不文明餐桌行为为何频繁发生?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地方不止劝酒,座位也有讲究,这实际上是一种招待客人的礼数,生怕客人拘谨、放不开吃喝,而且以前物质匮乏,酒也格外珍贵,能让客人尽量多喝点酒,是对其最大的礼遇和尊重。

  现代不文明劝酒行为多出现在强迫性喝酒的场合,即上下级间喝酒、男女性间的劝酒行为等。

  强迫性主要体现在劝酒者采用粗暴的语言和行为等直接方式,或借助个人身份等隐性间接方式迫使被劝酒者进行‘非自愿’饮酒。精心安排的酒席座位和巧妙的劝酒辞令无一不彰显酒局文化中赴宴者之间的不平等地位。所谓人情实为道德绑架,去除权力、职位、性别等词语的修饰,不文明劝酒行为本质就是地位不平等下强者对弱者的征服。

  法律知识

  在参加宴请中,如果饮酒出事,有4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1、首先,是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其次,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身体疾病等;

  3、未安全护送醉酒者。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最后,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在喝酒的过程中有严重劝酒、灌酒等行为,而知饮酒者过度饮酒陷入危险状态,与此同时,同饮者没有尽到法定的注意义务,则对于饮酒者所受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2019年曾有一个有关喝酒的调查,92.3%表示有过被劝酒的经历,74%称被劝酒时推脱不过就接受。劝酒不仅发生在同事之间,同学老师、亲戚朋友,甚至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只要有饭局就可能发生劝酒行为。文明饮酒从己做起。不要为了劝酒背上法律罪名。以上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平台律师,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2022.01.11 09:34:56
免费找律师
3秒免费登记 坐等律师联系你
  • • 风投天使轮500万 有纠纷就找金牌律师
  • • 更专业的律师平台
推荐专长律师
1 吴敬律师

吴敬律师 咨询我

北京 知名律师

电话: 132****8313

2 焦景收律师
3 王传巍律师
4 胡增瑞律师
5 张仁藏律师
6 叶真涵律师
7 李吏民律师
8 刘泽律师
9 李晓栋律师
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