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已经成为众多人的支付密码、账号密码等,一旦泄露会严重威胁个人财产和隐私安全,如果被第三方公司获取了个人信息,再拿去从事一些非法活动,危害将非常巨大。近期,小鹏汽车因私自采集了,43万张人脸照片被罚10万元。此事件一曝光,立马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许多网友纷纷留意,其中有网友留意称,这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了麻。那么,采集人脸信息违法吗?具体情况如何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资讯详情 :近日,上海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被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处罚事由为,当事人购买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设备22台安装在旗下门店,以此统计进店人数并分析男女比例、年龄等。
今年1月至6月,共采集上传人脸照片431623张。该行为未经得消费者同意,也无明示、告知消费者收集、使用目的,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案例
近日,太仓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厢分局执法人员对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多家公司在其售楼大厅出入口有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的行为。经检查,上述摄像头具有人脸识别、抓拍等功能,相关数据都存储在有关系统。
据调查,房产销售一般有两个渠道:一是自然到访客户。由客户自己去售楼处看房,直接成交;二是中介渠道分销。中介带客户看房成交后,开发商根据案场抓拍到的人脸信息,以决定是否向中介结算佣金。
人脸识别系统是基于AI技术并结合售楼系统,通过在销售现场安装摄像头,无感抓拍客户人脸头像存储到人脸库中。这意味着,许多前往售楼处看房的客户,人脸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收集了。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35273-2020),在收集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开发商的行为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的规定。目前,涉案开发商已将人脸识别抓拍摄像头和系统全部停用,相关违法行为我局也进行了立案查处。
采集人脸信息违法吗
人脸识别已经成为移动金融的支付手段之一,识别信息在无任何预警的情况下被第三方得到,甚至被永久储存。甚至即使人们没有进行人脸支付,他们的人脸信息也有可能被监控摄像头采集。很显然,这是违法的,收集个人信息必须要满足单独告知及取得明示同意的双重要求。
法律依据
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综上所述,采集人脸信息是违法的。如今,人脸识别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使用人脸进行移动支付,通过人脸识别通过门禁,还有部分软件通过人脸验证信息。而人脸、指纹、虹膜在内的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依托技术的进步,即使戴了口罩,依然能通过人眼虹膜进行识别,一旦人脸信息被泄露,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安全隐患。如果小伙伴们遇到单位或个人使用人脸识别设备,可以主动要求其删除与自己相关的个人信息数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上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平台律师,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2021.12.14 17:31:57